先行動起來,才是抵達目的地的“捷徑”
網上有人問:“遇事應該做足準備再開始,還是先行動起來?”
一個回答印象頗深:“人生不像做菜,不能等所有材料都準備好才下鍋?!?/p>
生活中,倘若總想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,事情非但不能解決,反而會越積越多。
有時候,與其一味苦想如何解決,不如讓自己先行動起來。
人們常說,猶豫一萬次,不如實踐一次。
一個人越思前想后、猶豫不決,越容易患得患失。
“我能不能做到?這值不值得去做?我要不要試試?選擇還是放棄?”
很多時候,我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,習慣把整個事情都推演一遍,臆斷出可能遭遇的問題。
殊不知,擰巴和糾結會成為行動的最大障礙,不斷消耗心神,使自己陷入自我懷疑中。
如此循環,最終可能一事無成。
天下之事,總是困于想,而破于行。
與其陷入“想做但不確定結果如何”的糾結中,不妨讓自己先行動起來,前行路上,答案自然會隨著時間慢慢呈現。
就像那句話所說:“年輕人,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,而非焦慮時光,你三四月做的事,在八九月自有答案?!?/p>
生活中,其實多數人都一樣,遇到事情、碰到問題都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完美解決。
然而,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,是有人愿意憑借自己模糊的愿景,先做出來個雛形,然后一步步慢慢前行;有人則始終憂心忡忡,停滯不前。
我身邊便有這樣一個例子。
朋友的婆婆姓蔣,今年75歲,一只眼睛患有嚴重眼疾,一生務農,沒有文化,大字不識幾個。
有趣的是,每次朋友看書時,老太太也跟著拿起兒童畫報認字。學了沒幾天,她揚言要寫本書,記錄自己一生的故事。
或許在我們看來,寫書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??衫咸珔s從不這樣認為,她經常擺弄手機,學拼音、識字,但凡有自己搞不懂的地方,便向旁人問個不停。
大家都打趣她說:“蔣婆婆,你還真要寫書???”老太太也不管別人怎么說,總是埋頭忙自己的事。
后來,她雖然未能出書,卻識了許多字。還做了一本彩印紀念冊。
有人曾說:“如果你做了,沒有損失,還可能有大收獲,那就下手去做!更重要的是,馬上去做!”
先行動起來,通常是一場穩賺不賠的“生意”。
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機會,在歲月里辛苦的付出都會疊加起來。
把事情做成,固然很好;不成,我們也會在過程中,積攢許多讓自己獲得成長的經驗。
一位公司的創始人說過:“做一件事,它到底靠不靠譜,你坐在家里想是沒用的。我們的風格就是,不管三七二十一,主意出來大體覺得靠譜,先行動起來?!?/p>
在行動中獲得信息,不斷優化調整,既不耽誤事情的進程,更不會阻礙自己的成長。
任何事情,我們都要學會先上場,再適應,最后調整。
聽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先行動起來,是在你與事情之間建立的最短路徑。讓大腦直接從‘能不能做’,聚焦在‘如何做’上?!?/p>
我們遇到的所有事情,從有意向到著手做,確定目標后,減去多余的憂慮,先行動起來,才是抵達目的地的“捷徑”。
曾有人說:“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,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,那么,不要反復推演,立即去做?!?/p>
凡事只有先行動起來,在過程中摸出路子,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,逢山開路,遇水架橋。
比起空想主義,先行動起來,就會超越很多人。
想減肥、想寫作、想學外語、 想考研……那就行動起來,遇見困難逐項解決,我們便會與想要的結果不期而遇。
聰明的人,永遠不會把美好的時光留給焦慮,瞻前顧后、徘徊觀望。
他們知道,所有想要的東西都不會空降。
唯有讓自己先行動起來,步履不停,走在路上,美好才會逐漸靠攏。
推薦用支付寶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領紅包,最高可領888元(或者復制 720087999 打開?支付寶?去搜索, h`o`n.g.包哪里來,動動手指就能領)
![]()
看下圖所示是我領取的紅包:
![]()